● 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0638太阳集团官网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获批于2018年,2019年开始以一级学科博士点招生,设置有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四个二级学科方向,同时自设创新经济学二级学科方向。
理论经济学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科学总结经济运行和发展一般规律的学科。理论经济学的研究主要覆盖以下三个领域:一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二是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和描述经济发展的历史以及经济思想的演变与创新:三是通过对经验现实的抽象分析与整体综合,揭示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及其基本性质,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的具体分析与解释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
人类社会对于经济现象的思考历史悠久,“经济”一词本身就可追溯至2000年前对于家庭资源的管理如何满足其需求的技艺的思考。但系统化的经济学科在西方一直到18世纪晚期才出现,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思潮的兴起而得以产生,具有显著的社会科学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理论经济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的经济关系。高度概括了经济关系中的各种概念和范畴,并给出了一般性的研究方法:历史方法和辨证方法,探索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断丰富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理论经济学科也相应不断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尤其是其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学构成了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主体。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理论经济学的范围不断扩展,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和世界经济等传统的研究方向有了新的发展,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运用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随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西方各种流派经济学理论的引入,中国的理论经济学格局发生了变化,西方经济学成为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方向创立并日臻完善,成为中国理论经济学新的组成部分。
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在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不断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代经济学的有益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体系,使得理论经济学与当代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更为密切地结合起来,更为有效地发挥理论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科中的基础性作用。
理论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成为中国理论经济学学科研究和发展的重要特征;理论经济学内部各学科方向之间的相互借鉴、渗透、交叉的趋势,以及理论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研究、交叉学科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理论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新的研究方向和分支学科,如演化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有了新的发展;随着理论经济学学科规范程度的提高,计量方法、数理方法、计算机模拟等方法,作为理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理论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根据“三进”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建设的要求,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成果,不断地进行基本理论、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创新。理论经济学以对人类经济社会形态发展的科学认知、思想发展的历史知识,以及与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数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作为自己的知识基础。
理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范式,以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制度分析为主的历史的和社会的方法;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以实证和定量分析为主、以规范和定性分析为辅助的研究方法;其他注重制度分析、演化分析、心理分析等研究范式的方法;各范式中运用的数理和数量方法。
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 理论经济学博士点二级学科专业简介
1. 政治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学科专业简介: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是一门研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研究经济运行中的基本问题和经济学基本理论,是理论经济学乃至整个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基础学科,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基础的重要功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本专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成果,立足中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实际,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分析我国经济运行中重大和热点问题,探寻新时代和大变局背景下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规律,为实践界提供指导和参考。本专业重点关注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创新和经济转型、收入分配、企业理论和企业史、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和法学融合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政治经济学专业设置有两个研究方向,分别是:
(一)经济制度变迁比较研究:本研究方向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经济制度问题,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广泛吸收新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分析工具,针对中外经济制度的设计、演变、实施机制、制度绩效等开展比较研究。重点研究领域有经济制度变迁中的利益博弈和理念冲突、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制度、影响创新资源配置的制度体系、企业制度和企业家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等。
(二)新经济与经济转型:本研究方向把握新科技革命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研究人工智能发展对于生产力发展、生产方式、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结构、生产关系、就业、收入分配等的影响,探寻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的机制和对策。
2. 经济史(020103)
经济史专业是我校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的二级学科方向,同时也是经济学门类理论经济学下设的二级学科。经济史是一门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进行描述和阐释,探索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学科。具体研究对象包括:经济增长、制度变迁和社会进步,涉及按时序描述和阐释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制度演进的学说,包括各个国家和民族经济增长的实绩、经济交往、制度创新,以及各民族经济在历史上的合作、竞争、冲突、融合与发展。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之源,是理论经济学乃至整个经济学科基础中的基础,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和历史依据的重要功能,特别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经济史更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学科,对于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我校经济史专业突出企业史、企业制度(法律法规)和企业家精神领域的研究,注重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的跨学科融合,在经济制变迁比较、金融史、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史和经济发展等领域进行多视角的深入研究;同时倡导“以全球视野,讲中国故事”,立足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基础,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历史镜鉴。
经济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强烈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熟知西方经济学和其它经济学知识,对国内重大经济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较为了解,具有独立进行经济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经济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能力,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政府相关部门政策研究和制定、高层次的智库和管理等工作,以及到企业从事实际业务和管理工作。
经济史专业设置四个研究方向,包括:
中国经济史。本研究方向适应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史研究已成为国际性学术研究重要领域的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规律进行研究,涵盖古代、近现代和共和国三大时段,重点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问题,试图从历史的长期发展角度,探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奇迹之谜,以及中国道路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外国经济史。本研究方向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主要对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历史规律进行研究,涵盖欧洲、美国、日本和新兴国家等经济体,重点研究工业革命以来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道路的特点、经验和教训,特别要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和调整、新兴国家后发工业化路径的选择,以及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全球治理等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
企业史和金融史。本研究方向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主要研究企业的起源和发展演变、各国企业的发展特色、企业制度的变革、企业管理理论的学科化和系统化、历史上的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开拓经济史研究在微观和中观层面的新领域;重点研究大国崛起过程中金融的力量和作用、金融交易技术和制度、金融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转移,以及金融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实践,从历史维度阐述影响金融业发展的复杂因素,以及金融业与经济、政治和战争之间的互动关系等问题。
经济发展和经济思想变迁。本研究方向坚持唯物史观,强调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史的交叉融合,围绕经济发展问题,结合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实践经验,开展理论联系实践的跨学科研究。主要研究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历史和相应的经济思想变迁,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思想基础。
经济史专业学科团队共有6人,其中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3人,近15年来,已经培养近10名博士研究生,近60名硕士研究生,大多数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内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骨干。
3. 西方经济学(020104)
西方经济学为理论经济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以及根据这些理论制定的经济政策,同时把这些研究成果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有机结合,从而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独特专业视角和借鉴。0638太阳集团官网的西方经济学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观市场与产业竞争、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新制度经济学、数字经济学、金融监管理论等。相关研究方向具有理论性、前瞻性、应用性、国际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征。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强烈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既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基础,又有深厚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西方经济学分析工具,熟悉西方经济学的历史、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探索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前沿,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批判性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成果,分析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数字经济、制度与法律、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等现实经济问题,能熟练运用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和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经济问题,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的理论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的高层次、高素质经济学科高精尖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党政机关政策研究制定以及高层次政策研究等工作。
西方经济学专业设置有两个研究方向,分别是:
(一)国际金融监管理论与数字金融: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理论、证券监管理论与实践、信托信义义务理论、地方金融监管理论、数字货币理论与数字金融监管的前沿理论与实践。
(二)企业经济与资本市场:本研究方向侧重于产业组织理论视角下企业经济行为分析,尤其是聚焦于资本市场发展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影响。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企业创新;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资本市场中的法律问题等。
4. 世界经济(020105)
世界经济为理论经济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重点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和特征,探讨其运动规律,具有理论性、前瞻性、应用性、国际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研究当代正在走向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全球经济的运行绩效和机制变迁的机制规律,同经济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相辅相成,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和加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关系提供决策依据,为分析中国经济开放战略选择、政策调整及相关对策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本专业遵守世界经济基本研究框架,同时具有鲜明特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传统世界经济理论进行补充和改进;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剖析发达国家经济制度变迁对中国的借鉴;三是在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数学工具进行分析时,应结合中国国情,避免盲目性,重视历史分析方法,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四是依托我校法学、政治学强学科优势,深入研究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经济运行规则、面临的风险及中国的策略。
世界经济专业设置有三个研究方向:
国别经济研究:本方向研究充分利用0638太阳集团官网在国内法学、政治学学科的优势,注重交叉学科、跨学科的研究,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论和相关理论,深层次地探析发达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与调整及面临的各种矛盾及根源,揭示发达国家经济制度内在本质及特点。本方向学术队伍对日、美、欧等发达国家及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历史较长,其学术成果及地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其研究成果为百年未有之世界经济大变局中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做贡献。
国际金融与投资研究:本研究方向高度重视国际经济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现实问题研究之间的融合,注重将西方的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理论运用到中国的现实问题中来,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理论创新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当前国际金融一体化和国际货币制度的建立都涉及到很多法律和规则的问题,本方向的研究在理论上树立了将国际金融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先进的数学工具与经济研究相结合的典范,从而有助于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本研究方向追踪国际贸易理论前沿,高度重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现实问题之间的融合,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提供政策建议;本研究以经济学与法学的双重视角审视国际贸易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理论创新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经过多年发展,本研究已经在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国际经济与法律的交叉学科领域积累了优势,并将研究视角扩展到异质性企业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与应用的新领域。
世界经济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强烈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同时具有坚实、宽广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世界经济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研究的前沿动态,具备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人文情怀;熟练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有跨学科研究能力和突出的创新能力,有效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新领域问题,推出创新成果;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理论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的高层次、高素质、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世界经济学科高精尖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党政机关政策研究制定以及高层次国际商务等工作。
5. 创新经济学(0201Z1)
创新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重点以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问题为驱动,研究国家、产业和地区之间经济增长效率差异的理论和方法。本专业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已经发展成为当代理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创新经济学研究也已成为我国理论经济学领域的一大热点。该研究方向包括以创新者行为认知与组织变革为研究对象的行为创新经济学、以要素禀赋与技术变革为研究对象的技术创新经济学和以经济演化与制度变革为研究对象的制度创新经济学。
创新经济学设置三个研究方向:
行为创新经济学:本研究方向基于复杂性理论范式,深入探讨创新经济背景下产业转型、组织发展和个体创新等行为过程中的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将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到创新业态、原始型科技创新、供应链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创新、质量创新、就业创业、知识产权战略等领域的经济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重点分析政府治理行为、市场竞争行为、商业定价行为、企业决策行为、会计审计行为、创新者行为在实现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行为动机和作用机理,在行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挖掘创新行为和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底层逻辑,为提升经济行为效率和引导创新行为取向提供策略选择和方法论支持。
技术创新经济学:本研究方向依托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率和效益理论,采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算法,研究涉及技术创新经济效率提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与经济政策制定、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预测、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链优化等主题。围绕六个重点问题开展研究:一是探索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经济领域的赋能空间,例如采用仿生算法、自然语言分析算法、仿真技术等研究各类经济活动的可行性、经济效率以及优化方案;二是采用自然语言分析算法对现有政策进行论证与评价,研判经济政策或制度的的实施效果,设计优化路径;三是研究技术创新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升级路径中的关键风险点与激励点;四是研究技术创新方向及内容预测,以加强基础研究水平,提升中国的原创技术能力;五是研究特色经济战略背景下的技术转移、技术扩散的经济特点分析,并进行技术引进的论证与评价;六是研究企业如何匹配市场技术进步的方向,优化价值链构成,进行技术改造的论证与评价。
制度创新经济学:本研究方向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理论范式,充分发挥交叉学科优势,深入探讨经济制度体系架构、制度设计在推进创新经济发展、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创新主体利益保护、创新成果溢出等过程中的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将前沿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到知识创造、创新生态、数据市场化、质量创新、互联网经济和就业创业等领域的经济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中。重点分析原始型创新知识资源及创造流程、科技政策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对各类创新主体及相互关系产生的作用、市场主体对质量的保障与创新、数据确权与数据市场化交易规制、制度创新与财务行为、知识产权制度最优设计、互联网平台的垄断及其监管、就业风险预警防范的制度设计、就业创业政策的量化评估及其对“三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