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 师生交流互动——资本金融系成功举办第十期研究生读书探讨会

2020-04-01  Clicks:

2020年3月31日上午,0638太阳集团官网资本金融系第十期读书研讨会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成功举行。出席本次读书研讨会的有资本金融系主任程碧波老师、胡继晔老师、朱晓武老师、李泳老师、田文昭老师、李伯尧老师、胡历芳老师、黄聪老师、系秘书李慧老师以及2019级金融学、金融专硕研究生。本次读书会分享的书目是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著作《货币的祸害》,由徐文雪、张泽睿、张艳同学进行读书分享。

徐文雪同学统筹全局,对整本书做出一个框架性介绍。《货币的祸害》是一本具体而微的货币史。从文章的脉络来看,弗里德曼重点描述了在19世纪名义上的金银复本位制由于官方比率和市场比率的差异,使得名义上的金银复本位制实质上成为了银本位制,这也就是所谓的“格雷欣法则”。后来由于所谓的“1873法案”,使得银币在当时退出了历史舞台。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作为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佛里德曼的货币思想相当明晰,他的货币数量学说简言之就是强调货币供应必须稳定,交给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针对这一点也是货币问题将会持久争论下去的原因。

张泽睿同学主要从货币制度的角度出发,货币是当前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财富积累是很多人毕生的追求,由此可见,人们对货币的重视,但是,就像弗里德曼在《货币的祸害》中提到的,“有多少人会对我们认为现在的构成自己财富的大多数东西具有实实在在的确切把握?”《货币的祸害》从货币制度更迭的历史发展脉络中阐述了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但是,对弗里德曼而言,是否采用商品本位或者选取何种商品充当本位币不重要,他关注的重点在于,何种货币制度才能最有效地保持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

张艳同学主要从通货膨胀角度出发,探讨通货膨胀的近因。货币快速增长的原因。政府通过通胀的收益。通货膨胀的治理。纸币不兑现条件下的货币政策。通胀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通过历史的角度研究通胀的原因,进而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的行对政策建议。

在交流环节中,刘胜、张东侯同学结合当下的疫情发展,就3.23美国“大放水”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联提出问题,对“货币”做出进一步的分析。

在点评环节中,李泳老师首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分析了通胀的具体原因,也结合现在的疫情跟通货膨胀进行说明,使得同学们都受益匪浅。李伯尧老师根据从批判的角度出发,分析弗里德曼的历史局限性,就“货币”、“信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放水”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让同学们对“货币”有了进一步了解。胡历芳老师、胡继晔教授、程碧波副教授也都根据这本书和现在中国的形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老师们指出,信用的前提是违反交易契约者要赔偿和受处罚,这只能由政府来保证。经济发展不是匀速的,货币数量的机械增长并不能与经济匹配,在放出货币后还可能要收回货币,货币储备才是币值稳定的经济基础。各国的通货膨胀首先体现在实体经济出问题,例如战乱、经济结构失调等,然后才表现为货币问题。货币问题只能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我们需要带着思考去阅读经典,而不是海绵式的机械吸收。同学们受益匪浅。

通过此次读书报告会,同学们对“货币”,“通货膨胀”、“信用”以及联系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能够结合疫情的影响做出自己的分析,有助于同学们更好的了解货币的本质,通过现实生活结合金融理论进行深刻研究。相信本次的读书会的分享可以为大家以后的学习提供有用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使得资本金融系的读书会越来越好。

上一条:加强学位论文管理 把关毕业论文质量——企业史研究所举行硕士学位毕业论文预答辩
下一条:2020届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线上预答辩顺利举行

Close